返回列表 发帖

冬天让宝宝避免被冻伤

过冬天,最让妈妈揪心的是宝宝生冻疮。脸、手、脚的皮肤被冻得红一块紫一块,宝宝因痒疼而哭闹不安。若是溃烂或发生感染,更给宝宝增添痛苦。
冻疮是如何形成的
冬季,对身体稚嫩的宝宝来说,长时间受到寒冷和潮湿侵袭,体表的毛细血管就会发生痉挛,血液流量骤减,皮下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供,细胞会因缺血缺氧造成损伤或坏死,从而形成冻疮。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小胖墩宝宝,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冻伤。
冻疮易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背、脚边缘、耳轮、耳垂、面颊。起初冻伤的局部皮肤充血,发红发肿,形成暗红色的斑,疼痛发痒,特别是一遇到热时,痒痛加重;随着病变进展,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明显,出现水疱。重者水疱破溃而形成溃疡面,疼痛加剧。由于冻疮愈合得很慢,常常是等到来年开春天气暖和时才逐渐好转。
宝宝冻坏了,如何治疗
一旦发现宝宝生了冻疮,在未发生溃疡时,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将患处擦洗干净,涂上冻伤软膏;如已发生溃疡,应带宝宝去看医生,先清洁溃烂面,然后外涂药膏,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同时,要注意皮肤卫生,手指甲修剪、洗干净,防止宝宝夜晚在被窝等温暖环境下用手指将冻疮抓破,造成溃疡和引起继发性感染。
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宝宝冻伤
要想让宝宝远离冻疮,需要从多方面经过训练才能使机体的调节机制得到完善,不为寒冷所伤。
冷空气浴。入冬以后,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的时间,让宝宝到户外接触阳光与冷空气,最初让宝宝露出小脸和小手,适应后再逐步扩展到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来,经常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宝宝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注意事项:1.开始时每日1次,每次3—5分钟,等宝宝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2.室外温度不能过低,冬季15℃左右,过冷不宜外出。3.饭前空腹或饭后饱胀时不要带宝宝外出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在寒潮过境、大风、多雾的天气,更忌外出,以免着凉感冒。4.发现宝宝有着凉迹象,禁止外出锻炼。
冷水浴。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先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后用冷水擦洗上肢和颈部,逐渐达到冷水擦身,或冷水冲淋,坚持训练,可增强宝宝的抗寒本领和免疫力。
注意事项:1.在早饭后1个半小时内为宝宝进行冷水浴,每日一次。顺序应从手部至臀部,或是从脚至腿部,然后擦胸腹部,最后擦背部。2.循序渐进,水温从33℃递减,每天低1℃—2℃,最低水温可降到16℃—18℃。3.宝宝擦浴后以皮肤发红,穿上衣服后感到全身温热为度。若出现嘴唇青紫、全身颤抖等现象,应立即停止。4.不要用冷水冲淋头部。
适度运动。学会走路的小宝宝,每天要抱到户外放在地上,大人拉着手,可慢慢走走跳跳。两三岁的宝宝在空气浴的锻炼中可随爸妈在草地上跑跑、玩游戏等活动。
注意事项:1.运动前要让宝宝活动手脚,帮宝宝按摩肢体;运动后再玩耍一会儿,使身体有个适应过程。2.运动量要由小慢慢加大,且忌锻炼过度。3.宝宝运动后一定要擦干身上汗水,换上柔和保暖衣服。4.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宝宝体质来决定活动时间及活动量。
皮肤护理。冬天,由于气温低,宝宝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干糙,易发生皮肤皲裂和冻疮。因此,要注意呵护好宝宝的皮肤,涂点护肤品以滋润皮肤,保持柔软富有弹性。
注意事项:1.给宝宝洗手、洗脸或冲浴后,要涂上护肤露(油)。2.不能用偏于碱性或酸性的成人用品,选用儿童护肤品。
按摩肢体。针对宝宝容易受冻的手足、耳朵、脸颊等部位,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止冻疮。
注意事项:1.早晚各按摩一次,5—10分钟,以温暖舒适为度,2.按摩时宜轻宜柔。
防寒保暖。冬天,室内温湿度适宜,并保持空气新鲜。
注意事项:1.冬季室内温度以18℃左右,湿度45℃—55%为宜。2.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保暖;不能穿得太多、太紧或过厚,以免束缚宝宝活动,同时,根据天气变化来随时增添衣服。3.不要穿过硬太挤的鞋,以免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引发冻疮。
补充热量。冬天需要热量较多,让宝宝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如甜食、鸡肉、牛羊肉、鱼虾、奶蛋等。
注意事项:1.在给宝宝补充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既能满足体内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2.冬天也应注意让宝宝每天喝些白开水及汤水类饮食,以补充宝宝运动出汗丢失的水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