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李亚鹤为你解析健身是否需要力竭

李亚鹤发现在健身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想要寻求更多的技巧,以提升自己的训练质量和表现。但有些技巧却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存在,这也让我们逐渐被这团“雾”给迷惑了双眼,看不出它的本质。比如我们常提起的训练至力竭能够帮助更好的增肌,这是真实有效的,还是没有必要?

  李亚鹤先简单谈谈: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力竭能够帮助更好的增肌?其实这是我们从自我的肌肉感受层面出发而来的一种结论,因为当你把某一组动作做到力竭,再也无法多做一个,你就会感觉目标肌群有更大的疲劳感,我们也会自我感觉肌肉已经受到了最高强度的刺激,也自然就能获得更大的破坏。如果通过营养补给和休息恢复,也自然应该获得最好的增肌效果。

  首先我们先来表达一下观点:增肌训练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离不开训练容量,其次才是训练的技巧,训练至是否力竭始终都是一种技巧。

  李亚鹤举个例子:同一个训练容量对某些健身新手而言,也能够实现增肌,尤其是加入力竭训练,能够帮助新手在短期获得更好的增肌效果(新手调动肌纤维的能力比较差,在力竭时能够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

  但相同的训练容量,对有一定经验的训练者而言无异于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应该选择更大的训练容量来进行,而且哪怕不采用力竭训练,也能够实现增肌(因为即便不做力竭训练,他们也能够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发力),过多的使用力竭训练反而容易影响后续的训练,影响整体效果。

  但尽管对于新手而言,低容量也能够实现增肌,但如果选择那种做20次以上还不力竭的训练(热身组除外),我们并不推荐,因为这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一些复合动作而言,留1-3次力竭空间不仅能够让你的训练更加安全,也能保证你的训练总容量更大。

  李亚鹤举个例子:假如你做杠铃平板卧推,你推了10次,差4次左右才能达到力竭,那么用相同的重量进行动作就比你差5次力竭的训练效果更好,而差3次达到力竭也比差4次力竭要好得多,但差2次力竭和差1次达到力竭的区别就不是很大了。

  但另一个来自MASS杂志研究表示:接近力竭的程度对于训练的影响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他们的最新实验选取了15位有训练经验的男性,一组不让他们训练到力竭,另一组在最后一组训练到力竭,10周以后测量他们的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厚度,还有他们的肌浆蛋白和mTOR蛋白的浓度。结果表示:不做到力竭的那组增肌效果反而更好。力竭是否是增肌的必备因素仍旧不是很明确,但我们可以得出训练总容量始终是增肌的必备条件。

  如果你喜欢自己坚持很久的力竭训练,并且很受益,那么继续坚持又有何不可?而如果你一直不喜欢训练至力竭,而是喜欢保留1-3次到达力竭的训练方式,那么你也可以继续这样进行下去。

  所以,李亚鹤表示我们也不要本末倒置地认为训练必须力竭,或者不必力竭,其实适合自己的,能够让自己长期坚持的就是好的训练技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