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高考志愿听谁的?志遵保说听我的!

  在青春年少时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和同龄人一样,一起步入人生的分岔路口,完成命运的分流和转场,这个分叉路口的名字,叫做“高考”。2016年,940多万考生奔赴考场,两天时间内,要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化为高考场上的奋力一搏。两天之后,大幕落下,所有考生如释重负的同时,另外一群人也松了口气,他们就是考生家长。不论地域和性别,无关年龄与职业,家长们始终坚持为孩子付出着,面对高考,更是毫不松懈。孩子早起,他们起得更早,孩子晚睡,他们睡得更晚。如今高考落幕,孩子们的战斗结束了,按理说,家长们也该歇歇了吧,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转身又是另一个战场——志愿填报。
  父母总是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导和影响孩子,尽量减少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然而高考结束后,在面临志愿填报这个问题时,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束缚。孩子想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家长则更青睐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分歧出现的时候,志愿填报到底是应该听父母的,还是自己做主?说到这个问题,小刘同学向记者大倒苦水。
  “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最近跟家里闹得很不愉快。我一直都对文学很感兴趣,就想报考个与此相关的专业,可不管我怎么说,爸妈死活不同意。他们觉得文学相关的专业,我现在是喜欢,但毕业以后就业难,喜欢不能当饭吃,非逼着我选择计算机、管理、会计这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其实我明白他们的顾虑,也能体谅他们的付出,可志愿填报关乎着我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生方向,我遵循自己的内心去选择,难道有错吗?”
  小刘的父母同样也满腹委屈,“我承认,在高考志愿填报上面我们确实没什么经验,但作为父母,我们过的桥比他走的路多,做出这样的选择,自有我们的道理,肯定都是为了他好,谁知道他这么不理解。他现在是喜欢文学,但当他毕业出来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时候,你敢保证他还喜欢?父母的眼光总是要长远一点,这种人生大事,自然不能随着他的性子来,毕竟还是个孩子,人生经验太少。”
  双方说法都不无道理,那到底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志愿填报这个难题,平衡好热门与兴趣之间的关系呢?带着问题,记者采访到了美诺“志遵保”的负责人黄伟先生。
  “高考虽然过去了,但填报志愿却相当于‘小高考’,考生和家长都很重视,这是必然的。可志愿填报又区别于高考,分数可以靠努力取得的,但填报志愿,却有着更多隐含的技巧。它的不确定性,对辛苦付出十多年的考生来说,极不公平。过去,在面临志愿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当匮乏,稍有差池,就让高分相当于白考了。从这一点出发,‘志遵保’致力于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研究,首次将大数据引入其中。从权威的考试院调取到全面的数据信息,再引入海外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运算,将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消除试题难度等系数带来的影响,成功解决了考生成绩与历年录取分数线可比性的历史难题。从而让原本工程浩大的志愿填报变得简单又精准。”
  另外,就小刘同学面临的问题,黄总也做出了回答,“作为一名教育事业从业者,每年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而就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还真不敢片面地判断高考志愿填报,到底是父母包办好,还是考生自己做主好。”
  思考片刻后,黄总接着说,“在我看来,填报志愿既不能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也不能仅凭孩子的兴趣草率选择。在我们当前所处的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哪个专业的就业率能达到100%,专业冷门、热门都是相对而言。与其在志愿填报上盲目跟风,还不如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正确的志愿填报应该是符合孩子性格和兴趣的。如果这时候,孩子的想法与家长出现了分歧,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找更加专业的专家进行咨询。‘志遵保’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大数据’科学指导的同时,还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进行一对一的全程咨询,综合考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因素,提供更全面的志愿填报指导。”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爱天下子女情。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他们只想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选择一条他们认为好走的路,但选择的专业方向,是需要由孩子自己来走的。当面临高考志愿填报这种父母和孩子都处于知识空白的领域时,记者建议双方都应该多听取诸如“志遵保”这样的专家的建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