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海上畅谈话端午——上海人喜欢吃的粽子

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大多有一个典型的“节日食品”,端午节自然就是吃粽子。但是你见过三角粽、小脚粽、枕头粽、牛角粽等等形状各异的粽子吗?你们家是喜欢吃肉粽、赤豆粽、花生粽,还是草头粽呢?日前,一场名为“我们的节日——海上畅谈·话端午”的大型活动在浦东三林塘举办,活动由民俗节目表演和嘉宾点评相结合,串起传统端午的所有节日风俗,本地阿姨现场包起了各色粽子,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共鸣。

  点雄黄痣、饮菖蒲酒、吃“五黄”、赛龙舟、看大戏、带五彩丝、穿五毒衣……这些可能已经被遗忘的都是端午节的民俗,让这些浸润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独特智慧和文化底蕴的民俗不被遗忘便是“海上畅谈·话端午”活动的初衷。此次活动由市文明办、SMG东方广播中心主办,海上畅谈工作室、浦东新区文明办、三林镇政府承办,上海市龙狮协会、大可堂普洱茶馆、三林镇文化服务中心、三林塘老街开发公司协办。

  我们从小就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是为什么端午节就一定吃粽子呢?真的是为了让河里的鱼不要吃掉屈原吗?活动现场,主持人秦畅向民俗专家、华师大教授陈勤建提出了这个问题,陈教授介绍说:“这个渊源是一种说法,如果进一步考证的话,这个渊源还要长,实际上做粽子的渊源,在几千年前,我们这个地域种水稻,劳动的时候,不能每天做饭,不像北方有面,所以民间很早利用茭白的液体,比如糯叶包起来,蒸了,带着干粮,这个粽子没有线,但是有味道,拿着比较新鲜的稻草,烧成灰,放在纱布了,放在开水里烫几下,然后用这个水做粽子,这个粽子可以可以放几个月。每天下地的时候带着两个就下地了,粽子最早的时候是南方生活的形式,很早很早就有了,现在有些地方还保存这样的习俗。”

  随后,牛角粽、小脚粽、三角粽;赤豆粽、红枣粽、花生粽……在现场,被誉为“沪上神厨”的徐大厨和三林塘本地的阿姨来了一场粽子大赛。现场观众更是热热闹闹地讨论了起来,“我家粽子只吃甜的”“我不能接受粽子是咸的”,一场甜咸粽子之争就此展开。

  主持人海波问在场观众,包粽子要几片粽叶才能包?答案五花八门,有说一张的,有说五张的。活动嘉宾美食专栏作家“番茄蛋汤”说,“其实粽叶多少没关系,江浙粽子各有千秋,我们家的传统是包三角粽,一片粽叶也能包,两三片也可以,以前因为生活条件肯定是尽可能地节省粽叶。”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什么您知道吗?活动上,三林本地的居民带来了一段特殊的表演——《茶酒担》,捧着“老八样”为现场观众展示了过去三林人办酒席的过程。“端午节不仅仅要吃粽子,还要吃‘五黄’。”三林美食达人曹琪能来了一段“脱口秀”。“黄鱼、黄鳝、黄瓜、黄豆芽、黄花菜,现在好多的传统民俗正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通过今天的节目,希望把传统的节目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陈勤建教授说,“中国的吃,吃的都是时间,我们每个节日吃的东西都和这个节日的生活有关的,吃青团,艾蒿本身有清明节,这个时候艾蒿刚长出来,现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叶刚长出来,三林塘过去不仅有粽叶,糯叶,类似于芦苇,它没有那个香,但是叶子比它大。和时间有关。再加上美好的想象,比如汤圆,圆的东西,和自然和人文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磨合在一起,形成中国这么多丰富多彩的。”

  端午节的形成不是光是人的制造出这个节日,它是我们的先民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感悟到天地自然界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会随着粽叶的清香传递着,期待着“我们的节日”有新的发扬和传承。

  《海上畅谈》节目将会分上下集播出此次活动的完整音频,您可以在上海新闻广播 (FM93.4)6月9日上午10点至11点、20点至21点,东广新闻台(FM 90.9)6月10日中午12点至13点收听到上集;上海新闻广播 (FM93.4)6月10日上午10点至11点、20点至21点,东广新闻台(FM 90.9)6月13日中午12点至13点收听到下集。您还可以在“海上畅谈”的微信公众号(haishangchangtan)中看到更多活动现场的精彩花絮。据悉,“我们的节日——海上畅谈”作为一档系列节目,将继续在传统节日为解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探索和努力,请大家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