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0
- 威望
- 0
- 金钱
- 180
- 注册时间
- 2017-12-1
- 最后登录
- 2019-4-26
|
[交换] 重庆文商集团协力打造中欧创新合作下的西部样本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我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里尔克《预感》
改变只是须臾,技术及创新将会在2030年之前带动全球贸易每年增加1.8--2.0个百分点,创新因时势更频密,在技术变革年代,你跟所有人在一起,国际长廊已高架,你对机会的相信,来自一种预感,未来已来。
交往的频繁,陌生变得密切,中国西部正开拓。中欧班列(重庆)2018年以来已开行超过1000班,2020年重庆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将达到100条,天堑变通途,来来去去融化了冰雪,旧貌换新颜,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中欧的互联互信越来越深入,重庆文商集团-----中欧国际创新中心打开大门迎来新客,文化的融合与科技流动,让创新的种子在8.2万平方公里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平台:适用的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就来源于创新。2011年,重庆GDP总量跨进万亿行列,2018年,重庆进出口总值达到5200亿元、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重庆已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500强企业有287家落户于此,2018年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66.23%,同比提高5.99个百分点。重庆还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41个各类科技创新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在这里循环运行,全面提升了重庆在全球科技要素集聚能力。
目前,重庆市与欧洲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值比较突出,2018年的前11月,对欧盟进出口达到了883.3亿元,2018年8月,重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切希望……要坚持战略导向,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紧围绕“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深度融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做到以开放倒逼改革,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越开放,越发展;越创新,越开放。
作为重庆内陆的开放最前沿的两江新区,聚焦国际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47家落户于此,占已落户重庆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国际化的平台在两江新区正不断加码布局,在以“保税+”等为主体的一批新业态产业逐渐形成,为了更好地承接国际合作项目,两江新区布局了中瑞、中意、中新、中德等在内的系列国际产业园,有针对性地促进项目引进、产业互动、贸易往来、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国际合作,此时如何进行国际资源整合与创新的转化,就成为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重庆文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国际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浪表示:“是时候必须有一个针对性的务实的解决方案了。我们需要一个复合立体的、且重点突出的国际创新协同的机制和平台,对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都至关重要。它实际上是一个必备的“道场”,必须的实验室,让中欧创新各方及利益相关者能在短时间内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国际大环境下,机遇千载难逢,2018年不仅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化20周年,而且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虽然欧洲国家大都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国则正处发展之中,双方发展阶段不同,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欧洲那里寻求参考,避免走很多弯路,中国做为新兴国家,有自己的后发优势,更有保持稳定与改革同步的宝贵经验。
互联互通的加深,首先来自于科技创新合作,中欧互补性强,在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部分。
2018年6月份,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下一个7年(2021年至2027年)的科研资助框架——“地平线欧洲计划”,这一创新计划对全世界尤其中国开放,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可以借此再上一层楼,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手笔的科研资助项目。2018年9月份,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拟专门划拨600亿欧元预算用于支持交通、能源、数字化和网络方面的高效跨境连接,并强调促进亚欧联通首先要加强与中国的互联互通。
作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重庆文商集团共建的中欧国际创新中心平台,期望与欧洲国家共同打造经济互利、创新互动、技术互享、文化互融的开放性平台,通过知识产权联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国家西部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能够集聚传统优势产业禀赋,提供高端综合创新研发成果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构西部优势的国家级创新体系,精准对接“16+1”国以及欧盟成员国的优秀创新资源,针对双方政策策略、创新项目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进行有机整合,明确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求适用于双方的解决方案。
金融:输血的创新扶助
开放,离不开国际合作;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
三年前,习总书记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按照这一要求,重庆积极完善各开放平台,融合其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两江新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多维开放平台融合,不断孕育发展。
目前,坐落在两江新区的中欧国际创新中心,主要聚焦数字、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经济等新经济产业,通过打造“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融合的系统服务平台,打通“政、产、学、研、金、用”,涵盖“政策咨询、产业整合、资本运作、数据分析、技术转化、市场推送、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与系统功能,同时运用资本纽带与模式创新,促进产业与资本一体化,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使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形成聚合效应,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发动机”。
刘浪透露,目前中欧优先合作的领域主要围绕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航空、能源、健康、交通、水资源、节能减排等方面,这与将在2021年到2027年实施的“地平线欧洲计划”新经济方向趋同,也和2018年《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提到的任务基本一致,更与中国下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吻合,这为中欧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合作机遇。
“尤其重庆对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非常重视,预计中欧应该能在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强化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重庆文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刘浪分析称。
事实上,中国与欧盟在金融业发展上非常互补,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化产能基础,从原油到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定价基本都要瞅准中国市场“脸色”,但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很多新经济、新业态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去美国股市融资。欧洲金融机构并不缺钱,缺的是中国“消费升级、消费细分”的大市场,也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
资金的饥渴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本基础,企业如果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现金流量不足,不仅制约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而且难以进行大规模设备和人力资本的投资,遑论走到国际上施展“身手”了。
针对科技企业在初步实现技术成果化、产品进入销售阶段后,资金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有形担保抵押物极度匮乏,极难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中欧国际创新发展中心精准发力,挂牌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通过加大产业引导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社会资金投入,引进天使投资群、风险投资群,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集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担保等业态,通过智力资本和模式创新,提供战略地图、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政策以及VC、PE、战投、重组、并购,借壳、IPO等服务,通过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组合拳,策划和组建创新基地产业发展基金。
同时,中欧国际创新中心还加大培养科技、文化、新兴产业,技术转移、成果交易、金融孵化等的力度,降低创新企业的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会着力引进培育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文化 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实现后发优势。
当然,创新需要切实解决问题。中欧国际创新中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力促项目落地实施,引进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升级版总部基地、升级版云园、基金等合作模式,即将启动国家西部一带一路创新性重点项目库,按照“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风险安全评估、要素保障、会计税务咨询、国际法律服务、金融、外汇、税收、保险等“一对一”辅导服务,还将上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10个重点“走出去”创新企业和10个重大“走出去”创新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并孵化培育2-3个“走出去”创新项目,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投资与贸易融合发展,推进中欧智能化合作,推动国家中西部创新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
文化:创新的土壤改良
创新,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不言自明。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需要创造合适的土壤环境,孵化扶持企业的成长。自由、平等、开放、包容,这些都是创新所需的基础元素,而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娱乐、规模、生态等其他要素,在创新的带动下,也会迈向新的阶段。
所以,看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在于核心精神的传达。多年来,美国硅谷凭借其创新为核心精神的城市气质建立起了对产业、资本和人才的巨大吸引力,通过这种吸引力,创意硅谷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创新精神吸引新的人才与技术,而新的人才与技术又反过来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创新的发展思路造就了硅谷创新文化的世界地位,最终也实现了硅谷的世界名城之梦。
重庆文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刘浪认为,创新生态来自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反向思维、头脑风暴、正向思维、爆炸思维、裂变思维等正成为硅谷人重要的思维方式,人们对创新有着极其宽容的环境,对于失败的恐惧和耻辱感并不强烈,所以创新文化在硅谷成了第一大资本,创新的土壤已厚,深入到了血液中,其根源在于文化。
正因如此,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融共创,一直是重庆文商集团坚守的特质,并成功运营了诸多标志性的的文化创意项目,譬如中国?西部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渝澳国际艺术中心,西部国际艺术家VILLAGE、中国(重庆)文创特区等,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创新品质,而且满足了大众爱美、学美、审美的强烈需求,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丰满了城市的性格。
重庆文商集团刘浪强调,文化创新的体系运行到今天,必须清醒意识到,重庆的转型升级,对于国家西部创新体系具有探索性,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城市品质、文化和公众素质的转型升级,单靠某一机构、某一平台,单靠政府某一职能部门,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城市创新的要求,需要突破藩篱,以协同创新的胸怀和机制,主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创意的动能,通过对接欧洲创新创意资源,对话欧洲国家创新城市、生态集群、技术团队、创意人才、先锋企业,分享新经济发展成果,探寻新经济成长路径。
此时,在传统的国际合作中,主要依靠互访、考察、网络沟通等方式互动, 但这些互动模式只能在传统行业(如酒店、地产、工厂等)合作开展,而这样的合作模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双方无法建立深度的互信。当今时代,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信任基础上,因此传统合作模式想要推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力度有限。
当然,国内必须有专业的机构建立实体创新空间,让其能够长期与国外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共同发展,成立了16年的重庆文商集团,作为西南整合国际艺术与创意经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服务综合体,一直试图将文化创新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引入到中欧创新中心的建构之中,多方协同创新,以项目组队,带队出成果,至此,中欧国际创新中心才能发挥在国家西部创新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不过,西部这块对于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创新文化宽容与思维的活跃与转换,譬如,目前深圳组织的创新资金,90%的资本来自于民间企业,90%的发明专利基本由企业直接提供,你追我赶的氛围浓厚,民间创新思维比较强,已融入到了血液之中,敢试敢闯敢创新,形成了无需提醒的自觉 。”刘浪表示。(文:良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