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尊禧鹿业:为什么这道食材,活成了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为什么这道食材,活成了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民的智慧在“吃”这件事上素来都是认真的,对饮食的重视和追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深刻在先民基因记忆中的执拗。


古话曾说过:“海里马鲛鲳,山里麂鹿獐。”

中国地大物博,我们分明有这么多的可食用肉类能够选择,为什么偏偏鹿科动物成了古代美食家心中的白月光?


提到古代美食家,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话题。因为社会结构的封闭和交通的不便利,尝遍天下美食在那时不是理想,是特权。

鹿肉即便放在很久以前,还算比较常见的时候,也不是寻常百姓能够吃到的菜肴。它们因其鲜美的口感而倍受贵胄之家的喜爱,大多属于王侯、大贾或者皇宫宴席上的常客,猎户们就算捕到野生鹿一般也不愿意自己吃掉,而是送去市场卖个好价钱。


对于鹿肉的口感,清代著名学者、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描述道:“得而制之,其鲜嫩在獐肉之上。烧食之,煨食亦可。”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鹿肉难以轻易得到,如能得到鹿肉做菜,其鲜嫩胜过獐子肉,而獐子肉已属珍馐,由此足可见鹿肉的美味。


而给予鹿肉高度评价的《随园食单》,在当时又是什么江湖地位?

打个比方,它的影响力堪比当代的米其林指南,一经出版便被权贵阶级奉为圭臬,且该书因为名气太大,没过多久就又传入日本,被日本学者高度评价为“中华烹饪的圣书”,于是鹿肉在王室贵族之间的流行,也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不仅是《随园食单》,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里也曾多次出现过食用鹿肉的场景,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而其中的“割腥啖膻”指的便是鹿肉。

《红楼梦》中描述的鹿肉烧烤


各位看到这所谓的“腥”和“膻”,大可不必闻之色变,在文学作品中,它存在着表象以外更多的隐喻;而在现实里,只要肉处理得当,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令人不悦的味道,还能增添口感的醇厚与复杂度。

你会发现,这种味道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强烈,若有似无,鲜嫩与醇厚相结合,反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所以即便鹿肉鲜美,必要的料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用葱姜、黑胡椒和黄酒腌渍一晚,再辅以蘑菇、洋葱和土豆等蔬菜一起炖煮,这样做出来的鹿肉菜肴不柴不腻,香气四溢,别有一番风味。


根据饕客的描述,以鹿肉制成的菜肴,口感细腻柔和,味觉上不需要做重加工,就会有一种非常明显的鲜美感,与一般的肉类相比具有特色,滋味难以言说,非得亲自品尝才能感觉到个中差别。


综上可见,鹿肉在美食界的地位从古至今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从满洲权贵到历代皇帝都喜爱鹿肉,甚至专门修建除了猎鹿场,它从东北密林一路出圈,影响力甚至一度扩张到了江南,这样的“尤物”,您难道不想试试看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