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
- 威望
- 0
- 金钱
- 18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15-3-12
- 最后登录
- 2015-3-28
|
胆大?胆小?妈妈说了算
那天,甜甜妈妈骄傲地和我说:“我家女儿可聪明啦!她现在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试试。看见什么东西,她会先拿我的手凑过去摸摸,看我没事,她便放心大胆地玩起来了。”
隔天,晨晨妈妈又和我说:“哎,我家宝贝儿呀,有点儿胆小,想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拿着我的手过去试试,看我没事他才敢做……”
由河南省干细胞库网站的好孕课堂为您解答: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妈妈眼里有不同的意义。
好妈妈,帮宝宝扬长避短
实际上,甜甜是个比较文静乖巧的女孩子,做事有些谨慎,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带着防御机制的心理去接触新事物,逐渐地放下戒心”;而晨晨则是个大胆又心细的孩子,虽然淘气,但由于家里老人对他进行了“危险概念”的教育,所以他在淘气前会先机灵地试一试。
然而,如果两个孩子一直在各自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长大后,很可能甜甜会成为活泼开朗、大胆心细的女孩子,而晨晨则成为小心谨慎、优柔寡断的男孩子。
为什么呢?
因为小孩子根本没有形成独立的思维,他们会把大人说的话当成自己的想法,就像电影里某人的心声独白一样——只不过这个独白不是小朋友自己想的,而是周围大人七嘴八舌的话语。
行动思维到语言思维
一开始,小婴儿不会说话,也就不能用语言来组织思维。慢慢地,他们学会靠行动来“思维”——就是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想的事情。就算小孩子长到两三岁,会说话了,他们也不会“默读”——即,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想什么,不是做出来就是说出来、念叨出来,心里是没有“想法”的。
这时候,大人说的话,尤其是身边的人、亲近的人说的话,比如妈妈爸爸,就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来源,孩子的“替代思维”。如果妈妈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谨慎的、敏感的、听话的,不仅平时就流露出这样的担心,还经常当着孩子面逢人就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便会以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固定和强化,特别是周围人会对>他*的言论随声附和。
这还不算什么,严重的,家长给孩子的评价还会和孩子本身的气质特点“打架”。比如,如果一个孩子本身情绪起伏比较小,甚至会用悲天怜人的态度看待世界,但由于从小家里人就念叨,说他多开朗、乐观、活泼,硬把他往“好”了说,却没有注重培养他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的家长会想,我的孩子本来就那么好,还培养啥?)。孩子长大了可能脑子里经常打架:“这件事让我很郁闷,可我难道不是个大方开朗的人么?我为什么这么郁闷?我怎么这么小心眼?我……”
本来就敏感的孩子,自我反省、自我焦虑过分,很容易患上神经官能症。
内向?真心没什么!
善于鼓励的梦梦妈
梦梦是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见到人有点往后缩,直到被妈妈拉住小手、鼓励,才会很小声地向人问好。平时和外人说话,声音小得别人都听不清楚。梦梦妈妈看到梦梦很喜欢画画,就决定带梦梦去上画画课,因为听说画画对内向的孩子有好处。
第一次上画画课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A4大小的白纸,然后在黑板上做示范,画了一个大果盘。老师让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纸上画。结果,梦梦在纸的正中央画了婴儿拳头大小的果盘。这多像梦梦心中的自己呀:偌大的世界里,小小的一个我。
回家以后,妈妈准备了好多白纸,让梦梦画果盘,画个“大点”的,再“大一点”,再“大一点”!梦梦的果盘越画越大,终于成功地画满了纸。“你看,画得多好看!多棒的一个果盘!”梦梦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后来,梦梦画得越来越好,经常参加比赛,还获了不少奖。梦梦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一点就爆的乔乔妈
乔乔和梦梦一样,也是个内向、温和的孩子。乔乔妈妈正好相反,是个急脾气。送乔乔去上幼儿园,因为乔乔不是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几次和幼儿园老师大吵大闹,以致幼儿园的老师对乔乔也带了情绪。这下,乔乔更不喜欢上幼儿园了。
乔乔妈妈心疼乔乔,干脆三天两头接乔乔回家。幼儿园上完,乔乔没有交到任何朋友。上小学后,乔乔是班里最不起眼的孩子,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大学的时候,乔乔过上了和幼儿园时一样的生活:三天两头躲在宿舍里不上课。最后,乔乔的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都一样糟糕,成了一个不能适应社会的人。
气质无好坏,性格有差别
每个妈妈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有天生的气质特点,气质本身无好坏,但是不同的气质特点能够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则有好坏。
一个孩子爬到柜子里,磕到头,起了一个大红包,哭了。过了一会儿,又爬进去了,又磕了。
有人会觉得,这孩子勇敢,勇往直前,好事!
有人会觉得这是冲动、不长记性。
有人会觉得这孩子遇到危险不自知,担心他摸电门。
显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种说法都自有其道理。
我们当然希望把没有好坏的气质特点,塑造成良好的性格,而不是消极的性格。让内向的孩子更活泼一些,让外向的孩子更沉稳一些,让随和的孩子更坚持一些,让固执的孩子更随和一些……
要好性格,就别揭短
孩子的天性就摆在那里,家长如果做出努力,会给孩子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孩子的长处,多鼓励,多培养;对孩子的短处,一不贴标签,二用中性或褒义的话来描述,三要发掘短处里面的潜力,千万不能任短处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更多资讯,请登录河南省干细胞库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