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六大育儿新理念

育儿要从胎儿做起
七分饱与三分寒
捏脊可促进大脑发育
  小儿发热有时是在长心眼
“生长痛”可以自行缓解
  “多动症”与喝含糖饮料有直接关系
一、给宝宝提供高起点的“入世”平台
生命的成活是从怀孕开始的,江浙一带人将孩子一出生就算为1岁是有道理的,育儿要从胎儿做起。
1、准妈妈孕前要调节阴阳平衡 去找有经验的中医师看一看,通过望、闻、问、切等法,辨别出男方和女方的体质,从而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调节,将夫妻双方的体质都调节到一个阴阳之气比较平和的状态。为宝宝“出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家里养有宠物的话,一定要提前把宠物安排好,因为宠物的毛、虱子都有可能成为胎儿先天性的过敏源。
3、至少在受孕前一个月把烟酒戒掉,居室应保证清洁安静、阳光充足。别忘了常给房间通风换气,空气的新鲜与流通有益健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4、要给孕妇提供一个平和安详的氛围,由于孕妇受到某些惊吓易导致小儿发生癫痫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5、怀孕也要选"良辰吉日":
最佳的怀孕时机,是在初春,以借助大自然的升发之气,选上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受孕,那么这个时间段孕育出的孩子一定是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要知道近代很多伟人大多是在冬季出生的,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他们的受孕时间刚好是在初春。(总之夏天、秋天、冬天要避开前面所说的灾怪九气,尽量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另外,冬至时阳气刚刚生长还很微弱,夏至则相反,是一年中阴气最虚的时候,这两个时段最好不要怀孕,以免伤害人的元气)。
二、婴儿的喂养
1、母乳喂养最好;
2、三分饥与寒
   宋代儿科名家钱乙说: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不要娇生惯养,这样带大的孩子身体不会出毛病。就是别娇生惯养。别让孩子吃得太多,穿得太暖,适当地冻着点儿和适当地饿着点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里加了一句很多不为人知的一句话:"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也告诫我们:"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凡小儿不易太饱,饱则呕吐。"所以,有节制的饮食,适时的衣着,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发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让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孩子的健康守护神,让宝宝快乐茁壮成长吧。
  中医的儿科理论认为,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过去的老前辈讲,小儿病就是"二太病"。即太阴脾的消化病和太阴肺的风寒症。小儿"三分饥"原则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有三分余地。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不易患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小儿元阳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三分寒"的本义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冻,而是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也就不易患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病,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饭,等他喊饿的时候,再喂他吃。
三、捏脊让你的孩子更聪明:
         
    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所有的背腧穴都在膀胱经上。
  因此,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汇聚了人体众多的养生要穴,捏脊法是刺激背部穴位的最理想方式,它不但可以保障你的身体健康,而且因为它通脑,如果你能坚持给自己的孩子捏脊,你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而且脑子也会变聪明。
  捏脊时要注意,七岁以下的孩子,捏脊的方向应从下往上捏;七岁以上的孩子,应从上往下捏。捏脊的时间,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至于次数,一般以每天5次为宜,如果感觉舒服,再多捏3-5次也无妨。每次捏脊时来个3到5遍就够了。
  值得提醒的是,捏脊是养生疗病的大法,不只是儿童,任何人都可以的,尤其是老年人、血压偏高或肝胆火旺的人,经常从上往下捏脊,可以很好的预防陈病的复发,没病的当然可以延年益寿了。                     
四、小儿发热有时是在长心眼
1、突然的发热:
很多小孩出生后,突然间发热了,一热呼哧呼哧地,家长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赶紧去医院,一针把热退下来了,结果没两天小孩起了一身疹子。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
  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不发烧长不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确实像老前辈们所言,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
  "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然而,以我自身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1)生理性发热有几个特点: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用药物来治疗,反而会影响生长发育。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2)病理性发热的判断方法: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也发热、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此时的发热基本上属于病理性发热了。病理性发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风寒,二是食积。当孩子出现病理性发热时,要采取什么措施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前辈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法,叫"母婴同治"。这个方法在国际上也有应用,对于正在吃母乳的婴儿,让妈妈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通过乳汁传导给孩子进行治疗,非常有效。
2、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帮助孩子把这一关渡过去。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
做家长的一定要写育儿日记,其中孩子的生病原因、气候、周期及治疗是重要的内容(包括说话、走路时间)。
五、“生长痛”可以自行缓解:
有些在学龄前的儿童常常向家长诉说:"妈妈,我的腿痛",轻的一说就过去了,重的则痛得晚上睡不着,需要爸爸妈妈不断用手去抚摸双腿。家长担心孩子腿受了伤或患了病,到医院检查后又都正常,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痛"。
原来,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一个时期体重增加占优势,另一个时期身高增长占优势,二者交替出现。当身高增长速度太快时,就会出现小腿肌肉腱牵拉感或疼痛感。这种疼痛多发生在晚上睡觉或白天午休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家长不用担心。
六、多动症跟喝含糖饮料有直接关系
对于小儿多动症,中医的理解也是由于肾精不足、收敛不住虚火造成的。那么现代大量的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肾精不足的情况呢?这跟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过分地沾冷饮,导致胃寒。所谓寒就是经脉凝聚不通的意思。胃寒继续往下发展就造成了肾寒,这样肾精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老往上飘。所以有多动症的小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对将来他的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食,尽量避免冷饮,喝水最好就喝白开水。那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直接就喝的话,慢慢就会损伤脾胃,小孩子先天脾胃又比较弱,一旦损伤了胃气,将来会产生很多无法弥补的问题。
据挪威研究人员发现,就多动症来说,跟喝含糖饮料有着直线性关系,喝饮料越多,出现多动症的也越多。同时冷饮容易给脾胃不足的小孩造成伤害。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从他出生起就不给喝冷饮,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他会受益终生的。
盒子宝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TOP

不错不错,学习之~
宝贝,你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