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的未来网探索时尚体系前沿:当下即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hanniuniu12
时间:
2016-4-9 21:33
标题:
我的未来网探索时尚体系前沿:当下即未来
时尚,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个时代。从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时尚成为了一种融合艺术、社会以及新思想的文化现象,成为视觉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今天的艺术正通过不断挑战,成为一种改变时尚和潮流的力量;而时尚,也在不停融入艺术化的探索观念去触摸未来。借着时尚的指尖,时间仿佛正在渗漏,未来已经在不经意间溜进了现在。
3月26日至7月31日,由深圳华·美术馆与荷兰国际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品项、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广州美术学院协办的“时尚:当下即未来”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组)参展艺术家及设计师将以服装装置、服装陈列、视频和摄影等方式尽现当今世界前沿的新时尚。其中既包括国际知名设计师,如维克多和罗尔夫、马丁·马吉拉以及露西+乔治·沃塔等,也有艾里斯·凡·赫本等有意重塑时尚体系的新生代设计师。
作为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认为,大众时尚和主流时尚已经在商业平台和空间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展示,而美术馆需要做的是呈现和展示那些被商业忽视的、遮蔽的那一部分,是针对探讨时尚的边缘、界限,或者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探讨:“恰恰是这些实验性的、探索性的部分,拓展了我们对领域的认识,并对领域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新一代设计师反思时尚的荒谬性
时尚界正在尝试重新定义自己。设计师们面对时尚产业举起了一面镜子,观照这个体系,包括他们自己。
设计二人组维克多和罗尔夫(Viktor & Rolf)一直走在这一方向的最前沿。从20年前开始,他们一直通过实验性设计和装置艺术开展自我反省以及对时尚体系的批评。2013年他们重返高级定制女装的时装秀“禅园”再次针对时装的快速周转和精神缺失提出了质疑——展台地板上铺满了沙子,沙子被小心地铺成圆环图案,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京都龙安寺里著名的山水禅园。
低沉的音乐声似乎更增加了寂静和冥想的气氛,模特们伴着音乐鱼贯而出。20位模特身着20款不同的服装,代表了这家时装公司20年的历史,所有服装都采用黑色人造丝面料制成,看上去素净简约。当然,这样的单色设计是刻意为之,以便让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服装的轮廓和结构上,不会受到色彩和材质的干扰和影响。模特们三三两两聚集,或坐或站,设计师们则十分仔细的布置着她们身上的衣服和斗篷。当一切妥当,模特们似乎已凝固为黑色石像,变成了“园”的一部分。在这件装置艺术中,时装被“凝固在时间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价值。
澳大利亚设计师阿黛尔·瓦克则通过公开表演并研究表演带来的影响,从反面探讨了时装、身体和品牌身份的关系。其2012年的项目“想象香奈儿”更像一场行为艺术——T台上的模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裸露着身体走秀,然而即使没有衣着,香奈儿的品牌仍然是人们关注的辨识焦点。这一表演证实了一个颇具讽刺性的结论:品牌本身比产品更引人注意。
新一代设计师们正在反思这个时尚体系的既有价值观,包括鼓励过度消费的做法和所谓品牌特色、本土特色等概念。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一系列新的时尚观:这种时尚既崇尚个人,又面向公众,具有社会意识,并采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这种能够交流与传达的时尚,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尚。
为了能让观者更好地理解时尚界的这一变革,本次展览归纳为四大主题:即“材质与体验”、“人体再定义”、“新价值和新故事”、“时尚行动主义:社区和政治”,通过作品对四大主题的阐释来为观者描绘当下全球时尚设计界正在经历的重要发展。
例如,一个重要的趋向就是抵制“快时尚”的“慢时尚”运动。即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建立直接的联系,同时设计师们用更为真实、现实的世界观作为讲述新故事的基础,他们对大品牌、时装秀和时尚杂志营造的光鲜亮丽的世界并不感兴趣,相比用虚幻迷惑消费者,他们更关注时尚那些切实有形的方面,强调匠人技艺,并深入其中发觉那些永恒可持续的元素。
希望观众重新理解时尚的价值
在展览开幕式举行的当天安排了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时尚界高端论坛,这使得这一天到场的观众几乎都是时尚界、设计界、媒体界人士,极少有普通观众参加。然而,这次展览中的许多案例,却不仅是针对时尚界业内的思考,而是希望能让普通观众从中重新理解时尚的价值。
此次展览的时尚独立策展人、伦敦时装学院设计与技术学院院长Jese在介绍展品时表示,长久以来,时尚的焦点一直是营造品牌识别度,而产品本身——面料、触感及生产工艺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也影响到消费者们的行为:盲目地购买、被潮流裹挟着购买、买得太多、而买到的衣服或者包包跟他们自身并没有真正发生关系。
正如维多利亚·莱迪格2012年的作品《宝贵的肌肤》,那一系列用服装业弃之不用的牛耳、牛尾、牛小腿皮制成的包包那样,原生状态的材料让每一件作品具有不同的魅力。当下这一代设计师则更加关注服装的材料、穿着体验和相关叙事元素:比如荷兰设计师科鲁伊斯的作品《雨水制造》,让材料本身成为主角,她把事先用特殊染料处理过的天然丝绸放在室外,之后就是等待下雨了。雨有不同的形式,毛毛细雨,或是倾盆大雨。雨点可能垂直下落,或是被风吹往任意方向。雨的种类不同,图案也就不同,而这些图案永远不会重复。用这种方式,科鲁伊斯借助当地的水文特征做出了独特的时装。她说,这些时装没有时间限制,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们未经人工雕琢,不受时尚风潮影响。每件衣物都附带一份报告,记录下制作的地点、时间和天气。最后,这些衣物就成了天气变化的见证者。
这些材料的实验有时候显得未来感十足。中国设计师高莹的《无常》系列是她在攻读多媒体硕士学位时产生的创意,在白色和银色的衣服面料上插满了大量缝衣针,它们与传感器和各种电子元件相连,会对周围的声响及人声作出反应。这两件衣服在某种程度上谢绝被拍照。其中一件服装植入了传感器,一旦有相机瞄准时,衣服就会有所动作,导致拍摄影像模糊不清。另一件服装则会发出很多亮光,让人难以拍出理想的照片。高盈的设计貌似有趣的游戏,但背后却蕴涵着严肃的主题。人们被各种外界因素围困袭扰,而服装恰恰可以起到保护层的作用。荷兰设计师保林·凡·栋恩的可穿戴太阳能服装则革命性地采用了太阳能电池,甚至可以给手机充电……材料、3D打印、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给服装注入了新的体验和叙事性内容。
欢迎光临 妈咪论坛 (http://bbs.mm-bb.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