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洁希亚干洗加盟谨防他们的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绿色心情
时间:
2021-5-6 11:40
标题:
洁希亚干洗加盟谨防他们的陷阱
近日,某电视台财经方面记者以“务工人员”身份,分别到国内知名洗衣连锁店——洁希亚在北京的一家门店调查二十多天,发现不诚信经营问题不仅大量存在,而且触目惊心。
大家来看看他家的累累罪恶:
其一,员工无培训上岗。作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影响穿着者健康的行业,记者到洁希亚门店“求职”,只打了一通电话就完成了入职程序,既没有做体检,也没有经过衣物洗涤技能方面的培训,就很快上岗了。
其二,洗涤场所脏乱不堪。一个清洗污垢的地方,本身应该是比较干净整洁,但记者看到,顾客送来的衣服,常常随手被扔在地上,洗衣设备锈迹斑斑,洗衣房角落脏乱不堪,洗衣机里的水都发黑了,仍在反复使用。而且“衣无贵贱”,一些国际名牌的衣物,在这里也被扔在地上任人踩踏。同这些奢华衣物“并肩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理发店的毛巾、沙发套,床单,被罩,甚至是沾满动物体毛的宠物垫。
其三,所谓“干洗”,实际90%是水洗。顾客送来洗衣店的衣物,大多都是在家无法以水清洗,需要专业的干洗服务的。但从记者在两家门店的观察来看,洁希亚洗衣店所谓的“干洗”,九成都是水洗的。如果有经验的顾客看出来衣物有水洗痕迹,洁希亚门店的负责人便会说,这是洁希亚洗衣用“专业”去渍剂、辅助剂“特殊护理”后的痕迹。但实际上,所谓的“专业”去渍剂、辅助剂,无非是超市里最普通的洗衣粉、超能皂等等。
其四,掩人耳目。很多拿到手看似完好的衣服,经“洗涤”早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顾客之所以不容易发现,是因为在交货前,衣物已经经过了各种手法的“移花接木”。例如洁希亚门店里有一条裤子,由于水洗工在去渍过程中过多使用了化学药剂漂色,导致有一块发白褪色了,该店负责人赶紧叫来了染色厂工人,试图染回原色。类似的事情,在洁希亚门店也是司空见惯。该门店一名员工对记者坦言,如果把顾客的衣物洗串色褪色了,不必送到染色厂,他自己就能染。
最后,洗涤剂的安全性更是令人担忧。记者调查的这二十几天,感受最深的是就是干洗剂的刺鼻气味。全天都要敞开大门通风,否则就会觉得头昏脑胀。一个在洁希亚门店打工的小妹悄悄告诉记者,听说闻多了干洗剂的气味对身体不好,她已经打算辞职不干了。洁希亚门店所使用的干洗剂均为一种叫做“四氯乙烯”的化工产品,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四氯乙烯有毒。
洗涤业是一个百姓日常需求高、利润低、不为媒体关注的行业,“水洗冒充干洗”、“衣物保存及洗涤不当”、“洗涤用品安全性存疑”等问题,百姓时有议论,但即使有疑问,区区小事,人们也懒得去追究。有记者着眼百姓日常生活琐事,以干洗为采访点,深入第一现场采访,向公众披露其黑暗的内幕,给读者很大的震惊。
原本以为洗涤业无本起利的,原来都是套路!
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更是是隔离的,消费者往往不知生产过程的内情,当然,质量保证的消费品或服务项目,人们是信得过的。这种心理支撑,来自对该项产品或服务项目的经营者和生产者职业道德的信任。有资质的经营者、生产者应该具有达到要求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诸如,起码有“三不”:不能以次充好,不能把过保质期产品卖给消费者,不能让无资质的员工操作生产,等等,令人遗憾的是,刚才所举案例所表现的不道德程度远远超过我列举的“三不”,有诸如“移花接木”、“衣无贵贱”的手法,让人防不胜防,踩入预先设置的“陷阱”。可悲的是,有不少消费者还被蒙在鼓里。
诚信是人类道德之基础,也是健康的市场经济之本
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之一,可以认为是“等价交换”,这种交换,要求交换的双方拿出“真家伙”,一方是真金白银,另一方则是货真价实的产品或服务劳动。否则,就是一次失败的交易,需要投诉的交易。市场经济是“双刃剑”,负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诚信。而不诚信背后是一种利益驱动,即试图以更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这个“洁希亚干洗”案例就是如此。据记者一针见血地揭露,如洁希亚门店每天接收的衣物约为150件,如按平均每件25元的价格计算,该门店每天至少进账3750元,每月毛收入在112500元,净利润可能高达91700元。可见,暴利之丰厚!
诚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高度重视。做个有诚信的人,是生活伦理中最基本的。除了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在干部培养和选拔过程中,也有诚信问题的关注,有诚信品质的培育和检验问题。对洁希亚洗衣干洗业某些黑幕的揭露,有益于警示人们,应更鄙视不诚信经营行为、不诚信的个人品质。发现了,就群起而攻之,将之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我们的社会没有藏身之地。
洁希亚干洗真是个大骗子,没钱的没文化的加盟商还被坑,现在彻底没钱了,这年也不好过了吧。
欢迎光临 妈咪论坛 (http://bbs.mm-bb.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