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这13个关键知识点记得要掌握 [打印本页]

作者: 尚未想到    时间: 2021-4-19 09:34     标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这13个关键知识点记得要掌握

  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少学生会在阅读理解上失分过多。如何做阅读理解题?如何尽量拿到高分?下面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总结的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01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利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02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03
  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04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05
  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06
  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07
  描写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如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场景描写
  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白描
  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08
  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09
  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叙事、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作用: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10
  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11
  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12
  引用的作用
  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
  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13
  文章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并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欢迎光临 妈咪论坛 (http://bbs.mm-bb.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