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了800遍了,快点!快点!快点!”
“吃饭吃大半天,穿衣服恨不得穿半小时,我说了要迟到了,你还给我慢吞吞的”
“赶紧写作业去,都催了你多少次了”……
赛客倾诉小编发现在中国式家庭里,总少不了喜欢催促的父母,催起床、催吃饭、催学习、催睡觉,着急地拉着孩子向前、向上、向完美的目标前进,却发现像是有反作用力一样,你越拉孩子越磨蹭,做得越差。
蒙台梭利说:“每个人的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我们总是求速度、看结果,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是催出来的。
01父母催促、怒吼和嫌弃,是刺向孩子的尖刀
著名的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丁·弗拉维尼曾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了“极度依赖型”,事事不主动,全凭家长安排,要么成了“极度反叛型”,专门和父母意见对着干。
这两种类型背后,暴露出孩子同一种态度:非暴力不合作。
他们并不激烈反抗,只是通过消极应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做”的心态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将彻底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
最近的一位赛客倾诉倾诉者陈女士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几年前,由于陈女士老公生意上的失败,心情焦虑的她,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刚读初中的儿子身上。为了尽快能提升成绩,她开始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
每天天不亮就叫孩子起来背诵课文,若看到孩子稍有放松,她立刻就会大发雷霆。
晚上夜深了,她还要让孩子做课外考卷,不做完就不许睡觉,连节假日也不放过……
可结果呢?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没提高,反而出现了厌学、孤僻和情绪爆躁的现象,为此她相当的痛苦,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直到有一次她无意间看到了儿子写在便签上的一句话:活得太没意思了,只想逃离这里,可我又不知道能去哪……
字里行间流淌的孤独、无奈、伤感让她瞬间泪奔。她说:“平日里总是催促孩子,那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孩子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让我又震撼又内疚。没有想到不知不觉中,我的催促、怒吼和嫌弃,竟成了刺向孩子的尖刀。”
很多家长,一直在寻找孩子成功的捷径上,而恰恰忘记了,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孩子的天性。
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02与其催孩子,不如这么做
放下控制欲
罗宾曾说:“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介入的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充满控制欲的父母,只会让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懦弱,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会渐行渐远。相较于影子般的督促与跟随,成为彼此病态的共同体,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懂界限、知进退、不急不躁、学会放手的母亲。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精神胚胎,这就注定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心智的发展都各不相同。这是规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然宇宙最强大的力量,必会带给我们惩罚。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为人父母无须看到别的花早早地怒放,就着急地做出“揠苗助长”的昏招。
消除攀比心理,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很多父母习惯了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却不知道,这种比较会让孩子心里不断积攒委屈。攀比心理不仅让孩子过得很辛苦,家长也会陷入焦虑,所以放下攀比,让孩子自由成长,才是家长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很多时候,孩子还没来得及对时间形成概念,就已经被贴上了“拖拉”的标签,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尤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爸妈们首先要做的,是带领他们拥有时间概念,比如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的衡量方式和单位等等。这样,当爸妈与孩子沟通时,就不用急吼吼地重复“快点快点”,而是用“还有十分钟就出发”,这样的表达更精准,也更理性。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所以,赛客倾诉小编希望父母对待孩子不要催,不要吼,不要伤害,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是允许孩子慢下来。
欢迎光临 妈咪论坛 (http://bbs.mm-bb.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