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孕否排卵检测仪怎么样,孕否Boy套餐亲身体验二胎生儿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高低人生
时间:
2017-2-15 14:35
标题:
孕否排卵检测仪怎么样,孕否Boy套餐亲身体验二胎生儿子
为什么买孕否Boy助孕套餐?
老公是独子,我大宝贝是个女儿,生下后家里人一直希望我再生一个儿子。前年二胎政策出来后,周边的朋友的话题都是要不要生二胎,也有已经准备生的,我也有点心动,跟老公合计了下,下定决定生二胎,而且一定要个儿子!一男一女,儿女双全,一个好字每个人都想要的。
孕否Boy助孕套餐的购买渠道
其实之前就了解孕否Boy助孕套餐很久了,网上无意中看到的,当时很感兴趣,就加了微信,也没有深入了解。后来决定生二胎儿子后,就花了一段时间了解了下,查了查正规性,跟客服也聊了两次,当机立断,下手买了。
使用2个周期后怀孕,香港验血是儿子
我和爱人年纪都不小了,36岁,本来想要半年才能怀上,没想到用了孕否,2个月就怀孕了,差不多2-3个月的时候,找人去香港验血,确认是儿子,很开心,一家人也欢欢喜喜的准备儿子的东西。后来儿子生下来,家里确实比之前开心很多,公婆也愿意来帮忙照顾家事了。
下面我具体介绍下我的孕否产品和使用方法。
孕否Boy助孕套餐开箱
孕否套餐有2个版本,我月经一直不太规律,所以买的加强版本,保险点。包装挺严实的,外面一个大箱子,泡沫袋固定,我都扔掉了,没有拍照。
先上一张全家福:孕否检测仪+阴道传感器+孕否碱性助孕润滑剂(4支装)。孕否仪器都是可以终生使用的,润滑剂是一次性的,一盒可以用4次。
首先介绍孕否监测仪,加强版包括主机+口腔传感器+阴道传感器。主机是记录数据的,传感器是检测数据的,检测好之后,数据自动传输到主机里,仪器自动分析后,哪一天排卵哪个时期是受孕期,都会显示。具体的我后面会讲到。
口腔传感器,是检测口腔唾液的激素离子水平的。阴道传感器是检测阴道宫颈粘液的激素离子水平,跟阴道B超差不多的检测方法。说得简单点就是,分别放在口腔中和阴道中检测,双轨道检测,来确定排卵日。
孕否碱性助孕润滑剂,里面有4支单独包装的润滑剂,用一个就直接扔掉,还是很卫生的。
孕否Boy助孕套餐使用方法
首先,第一次用孕否监测仪,要先装电池,电池还是蛮耐用的,我生之前用了2个周期,电池才用了两格电。
电池的电量,会在屏幕的右上角提示,看到低了换一下电池就行了。
其次,开机。如图,长按中间的实心圆键。这个也是确认键,每次检测好数据,都要按一下保存。
第一次用孕否监测仪之前,要先把基础数据设置一下,比如现在的时间和日期,月经周期等等。
然后,开始检测。要注意的是,孕否监测仪仪要从生理期的第2天开始用,最迟不能超过第4天,这也是孕否对时间上要求最严格的地方。然后每天早上起床,在刷牙喝水吃饭前检测口腔传感器就行了。
使用口腔传感器。如图,按O键,按照屏幕文字提示,将口腔传感器放在舌面上,按开机键/确定键。
3秒后,仪器屏幕上出现您检测的数值。按开机键/确定键 保存数据即可。
最后,使用阴道传感器。阴道传感器是在生理期彻底结束后使用,每天下午或者晚上选一个方便的固定时间使用。
如图,按V键,将阴道传感器放入阴道内,其余步骤与口腔传感器一样的。
在传感器检测好后,屏幕上就会出现数据,到时候直接按确认键保存就好了。要看数据的话,在菜单-检测-数据查询中,就能看到所有的检测数据,一般来说,这个数据我们自己看没有什么意义。
排卵日的查询。我用的是加强版本的孕否监测仪,双轨道检测,所以就看粉色,看下面的图,粉色哪一天就是排卵日。这个屏幕也是一开机就能看到,看起来很方便清晰。
可能会有人问,要检测多久才能看到排卵日,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的,有的人28天来一次月经,有的人40天,所以要看你的检测情况了。我差不多用了7天左右能检测到孕期,然后在当天用完阴道传感器后看到粉色的排卵日。
孕否碱性助孕润滑剂使用方法
在孕否监测仪指示的排卵当天同房前5分钟使用,我的就是在粉色的当天晚上同房,同房前把碱性助孕润滑剂推入阴道内,一次用一支就差不多了,一般我在第二天早上再同房一次,这样中奖率更高。
上面就是我使用孕否Boy助孕套餐的过程吧,写得比较流水,实际使用还是非常简单的,拿到手就会用了,不懂的地方看下说明书也马上能明白。
其他注意点:
1、备孕夫妻的饮食要均衡,不要一味偏向碱性的食物或者酸性的食物。我和老公备孕第二胎比第一胎紧身,吃得就很全面,蔬菜和肉吃得差不多。
2、男性多穿宽松的衣服,太紧身了影响精子的质量。这个是医生说的,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备孕男性。
3、放宽心态,不要太紧张。我第一次用孕否的时候还有点紧张,和老公的时间也没有准备好,匆匆忙忙的,后来可惜没怀上,第二次时间协调好了,两个人都比较放松,所以就中奖了。
事在人为,都会如愿的,大家接棒好孕吧。
欢迎光临 妈咪论坛 (http://bbs.mm-bb.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