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看这位妈妈怎么给孩子讲古诗

最近在论坛看到一位妈妈给孩子写的讲古诗的帖子,很好,叫“安宝儿妈妈讲古诗”给大家转几篇来看看吧!图片就不转了,太大了,她还开了公众号,叫“anbaoermama”。大家可以看看,挺不错的。她基本上一俩天就更新一篇,适合给小点儿的孩子讲。



第八篇 山中的美景

  今天,我们讲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不但会写诗,会画画,还会音乐呢,琵琶弹奏的就特别好。他写山水诗的时候,通常是画一幅这个地方的山水美景,再做上一首诗描写这里风景的诗写在画上。北宋有个大文学家苏轼就赞赏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字就是古代的人在本来的姓名之外,为自己另外取的一个名字。苏轼就说:欣赏王维的诗,就好像从诗句里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欣赏他的画,又好像从漂亮的画中看见了一首诗。
  王维喜欢写山水风光的诗,也喜欢画自然风景的画,所以他就特别喜欢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于是他在长安做官的时候就去长安城南边的秦岭(是中国最大的山脉,里面有很多山峰,很多河流,青山绿水)一个叫辋川的地方买了一处别墅,休息的时候就去那里小住,写诗作画,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辋川这个地方,有铺满白色石头的河滩,有竹林,有开满玉兰花的小山谷等等二十个特色的小景点。王维就为这些景点各做了一首小诗,一共二十首,每首诗的名字就是这些景点的名字,加在一起就叫做《辋川二十咏》。其中有一首特别有名的叫做《鹿柴》,柴其实是“寨”,要读作 zhai,四声。这是个通假字。通假字就是古人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写应该正确的字,而临时借用了别的字来替代。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可能平时会有鹿来。王维写到: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闻,就是听见。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王维来到鹿寨已经黄昏十分了,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但是确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有人说话的声音。那是深山里的回声。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枝的空隙照进这深山的树林中,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可真是美丽啊!
  去山里我们总是看高山,看漂亮的花草,却很少注意不起眼的地上的青苔。可是王维却注意到了夕阳的余晖,注意到了小小的青苔,可见只要用心的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与众不同的美丽的!



第十篇 乌衣巷的故事

  乌衣巷在南京的秦淮河岸边,据说是因为古代三国(古时候一个朝代的名字,就像是唐朝就叫唐,宋朝叫宋)的时候在这里驻守的部队,士兵们都穿着黑色的军服,所以才叫做“乌衣”巷。乌就是黑色的意思。
  在东晋(古代的一个朝代名字)的时候,南京是全国的首都。在首都的乌衣巷里就住着最厉害的两大家族:一个是姓王的家族,一个是姓谢的家族。这两个家族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是因为这两个家族出了两个特别厉害的人:一个叫做王导,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就是帮助当时的国王建立起了东晋这个国家功劳最大的人;一个叫做谢安,他是东晋的救国功臣,因为在东晋受到别的国家进攻的时候,他指挥着8万士兵打败了别人的20万大军,让国家转危为安。这场战争是在淝水打的,所以就叫做淝水之战,是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这个以后在初中的历史课里都会讲。
  这两个人对国家太重要了,就都做了大官,也有了很多钱,于是他们在乌衣巷里盖了特别漂亮的大房子,房前还种上大树**丽的花草,和亲戚子孙们一起住在这里。为了让他们出入方便,还专门在傍边的秦淮河上建设了一座特别宏伟、华丽的大桥,叫做朱雀桥,这个桥可是当时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桥。那个时候,这里简直是全国最漂亮的地方,逢年过节,人流不断,车马喧闹,张灯结彩。每个人都很羡慕王谢两家,都想去那里看看。
  转眼,又过了400多年,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来到了这里。东晋之后经历了南北朝、隋朝,才到了唐朝。刘禹锡走到朱雀桥上,旁边的路上长满了野草,也没有人修剪修剪。过了桥到了乌衣巷的门口,正好快要落山的夕阳还剩下一点光亮斜斜地照在巷子里。他望着巷子里面,漂亮的大房子早就没有了,有些屋顶的瓦片还掉落了几块,巷子中也没什么大官出来,走过的都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几只燕子在天空中飞舞,不一会儿就飞回了屋檐下的窝中。刘禹锡想着:风景变了,房子变了,人也变了,恐怕就只有燕子没有变,以前在这里飞舞,现在还在这里飞来飞去吧。
  刘禹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写了一首《乌衣巷》的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东晋特别厉害的两个家族,王家和谢家。寻常就是平常。东晋时候豪门世族的乌衣巷,今天已经成变成了普通人家,那时候的繁华也都变成了现在的衰落,诗人也忍不住发出感叹。
  乌衣巷不可能总是富贵繁华,就好像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顺顺利利一样。我们要做那只小燕子,无论富贵与贫穷,都坚持做好自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