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户外活动中对幼儿的培养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中他们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所以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况,而且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呢?在我多年的保教工作中,结合我园的课题研究过程,我有了一些体会:

  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如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很大,分为很多区域,如球类区,跳跃区,大型玩沙区,攀登平衡区等.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场地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我们到了活动区域,应该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怎样玩,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以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宜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厕所,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说:"我也要上厕所!"他们也许不是真想去厕所,也未必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时老师对其中一位坐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那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厕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爬墙摔坏了;另一个孩子不小心用玩具把小朋友的头打破了等),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

  二、选择多种形式,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1.个别指导和同伴影响相结合的形式

  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为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无意识,因此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那些孩子会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对这些项目有防范意识.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

  2.表扬和纠正相结合的形式

  由于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不断地加以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项目是安全的,孩子们的头脑中会不断地出现哥哥姐姐在玩的时候的正确姿势及玩的方法,从而有意、无意地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随机教育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要提醒小朋友不要手拉手,不推不挤不抢,一个一个地下.

  在选择玩具时,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地来拿玩具,这样就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发生.

  有一次做完早操后,我们回活动室.我发现我班江汀小朋友站在门边,进来一个小朋友她用手就推一下,那个小朋友差点摔倒.我看到后赶紧制止了她,并告诉小朋友们这样做很危险,容易把小朋友推倒、摔破.在几天后的户外活动前,小朋友们在往门外走时,又有小朋友用手推小朋友,这时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大声说:"不要这样,太危险,会把小朋友推倒的." 瞧!孩子已经把上次随机教授的安全知识记于脑中了.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文章写得不错,支持楼主写出更好的文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