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09
- 威望
- 3386
- 金钱
- 5489
- 注册时间
- 2009-3-15
- 最后登录
- 2011-7-21
|
蜱虫所引起疑似无形体病已在6省市发现
在河南商城县出现蜱虫灾害后,河南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刁琳琪讲述了国内研究无形体病的进展。
2006年,安徽出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该病可通过蜱虫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会产生并发症,最后死亡。
卫生部于2008年2月已制定了“无形体病的预防指南”,各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治疗行为。
中国疾控部门已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所大学合作,研究该病的病原体,但至今未将其分离出。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召开了一场新闻通气会,当地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
这是从2007年,当地发现第一起疑似病例后,官方第一次就该病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夏天,在国家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信阳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医生,集体进行了防治无形体病的培训。
更多的民众,直到今年夏天,地方出现死亡病例后,才开始对无形体病有所了解。
发现:4年前安徽首例
国内有六个省市发生过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严格来说,所有的无形体病患者,都是疑似病例。”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刁琳琪说,中国一直没有从无形体病疑似患者和蜱的身上分离出病原体,使该病的治疗缺少明确的诊断依据。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国外报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
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
信阳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沈大勇介绍,国内有六个省市发生过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
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卫生部自2008年就下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指南中称,国内的储存宿主、媒介种类及其分布尚需做进一步调查。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介绍,为了成功分离无形体病的病原体,中国疾控部门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所大学合作,由后者提供技术支持。
这项工作由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管理,还获得了国家的项目资金。但目前无形体病的病原体还未分离出来。
传播:可通过血液传播
安徽病例显示,与疑似无形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9人均发病,他们是家属和医护人员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不同国家的报道略有差异,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
据专家介绍,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
信阳当地盛产“信阳毛尖”绿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咬后留下的伤疤。在村里每条狗的肚皮上,也经常可以翻检到蜱。
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许汴利说,除了曾发病的信阳和南阳山区外,该省并没有对其他地方的医疗机构进行同样的培训和监测。
据专家介绍,安徽首例疑似病例就显示了该病的传染性。安徽广德县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死亡,也敲响了蜱传无形体病的警钟。
在发病前,此人曾被蜱虫咬伤右踝关节。他死后两天,在其治疗的安徽省芜湖市戈矶山医院,有9名与其有过密切接触者发病,其中家属5名,医护人员4名。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看来,蜱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虫,但这就如蚊子一样,“你明明知道它会传播疾病,却没办法将它灭绝”。
预防:避蚊剂能防蜱
卫生部2008年就已要求,各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治疗行为
在2007年之前,许汴利还没有听说过无形体病。“这病在教科书上没有记载,人类对它的研究很有限。”
但是通过对“无形体病预防技术指南”研究后,许汴利明白该病也是可防可控的。
据专家介绍,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他们可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
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卫生部的“无形体病预防技术指南”中要求,各地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能力,规范其治疗行为;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
据接受过培训的医生说,出现暴发疫情时,应采取灭杀蜱、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环境中蜱和鼠的密度。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
治疗:早发现是关键
专家介绍,发烧后要密切注意血小板是否减少,延误治疗会引起并发症
在2007年,河南省疾控中心收到信阳上报的三个疑难病例。三个患者都是不明原因的高烧,伴严重的胃肠疾病。经检测,他们的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有明显的减少。
“我们就组织了会诊,接触到了无形体病这个新病。”许汴利说,信阳的三个患者,是河南最早的疑似病例。
解放军154医院,是信阳治疗无形体病的定点医院之一。据该院感染科主任崔宁介绍,两三年来,在春天到秋天,不断有农民来院治疗无形体病。到2009年,病人开始明显增多。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治好了一百多个病人。”8月27日下午,崔宁说。
国家疾控中心的培训资料上显示,该病感染人群范围很广。以17起疑似病例为例,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19岁,40—60岁居多;都是农民,9男8女。
据了解,该病很容易出现误诊。若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响病情和预后。
崔宁认为若早发现了,就能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
通常用的抗生素有两种,四环素和强力霉素。
强力霉素或四环素治疗疗程不少于7天。一般用至退热后至少3天,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
“无形体病预防技术指南”中说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信阳解放军154医院的崔宁说,只要医务人员重视,这个病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