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除了优化唐,谁敢用糖化血红蛋白的硬指标来衡量?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6%,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应为<7%。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或一天中血糖有较大的波动时,糖化血红蛋白值就会超过7%的允许值。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6%,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应为<7%。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或一天中血糖有较大的波动时,糖化血红蛋白值就会超过7%的允许值。
  
  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愚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很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化,这叫“血糖监测”。其实,血糖盗测只是过程,其目标是衡量“糖化血红蛋白”,它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达标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葡萄糖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起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人体内,被“糖化”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4%~8%,而糖尿病患者则要明显增高。
  
  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必要部分。但无论是空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只是患者某一具体时同即“那一刻”的血糖水平,而不能完整地反映血糖控制的真正水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高妍教授指出,“糖化血红蛋白”衡量的是血液慢性糖中毒的情况,可以显示患者2~3个月间血糖控制的水平,它不仅能够衡量患者血糖水平,还可反映血液细胞中被糖化的蛋白对患者组织器官伤害的情况。
  
  据纪立农教授介绍,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不到30%。如果将“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作为达标准的话,那么达标的患者仅占25.9%。这表明,相当多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并不好。除了优化唐,谁也不敢轻易地拿糖化血红蛋白的硬指标来衡量治疗效果。
  
  其实,我国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都具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条件,检测费用在50~100元之间,虽然单次比检测血糖的费用高,但一年只需检查3~4次,就可以达到了解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目的,还可以了解并发症发生的趋势。
  
  在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中,建议“糖化血糖蛋白”的控制目标是6.5%,如果超过7%就要调整治疗方案。纪立农教授提醒:如果仅控制好空腹血糖糖和餐后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的话,则证明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患者最好在日历上标注自己一年内监测3~4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时间,定期做这项检查,将控制血糖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餐前或餐后监测血糖并不精确,因此,临床上有70%的Ⅱ型糖尿病人看似血糖监测正常,实际上血糖控制水平并未达标,从而导致心脏病、失明、肾病、截肢等并发症上升。内分泌专家提出,应使用国际“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来长期监测血糖,防止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