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非正式会谈》:一种更“有机”的综艺模式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综艺?”这句话逐渐成为了年轻人之间流行的问候模式。随处可见的屏幕,综艺总能轻而易举留住人们的遥控器,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艺延展的话题也比其他类型节目要广泛得多。说综艺节目开启“霸屏模式”一点也不为过。视频网站的兴起,与电视频道共同为综艺的成长培养了优渥的土壤。面对如此竞争的激烈,卫视综艺节目如何立足?《非正式会谈》用二线卫视的非主流,用综艺+文化的非典型,诠释了一种更有机的综艺模式。
  
  
  
  从重口味到轻综艺
  
  综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为了区别严肃正经的新闻模式。恶搞、挑战、户外成为了综艺节目最明显的标识,这也成为了日本综艺火爆亚洲圈的理由。日本综艺擅长整蛊、重口味,用超脱常人思维的“极端”、“极限”模式来刷新三观。在前几年中国和美国还流行一段户外闯关的综艺模式。不过这些形式都渐渐“遇冷”,观众们对这些“身体力行”的竞技感开始审美疲劳,随着生活节奏的紧张和加快,人们越来越期待从综艺中获得一种放松和愉悦,《非正式会谈》连续三季几乎足不出户,仅仅用一个室内演播厅玩尽花样,每一次都让观众感到新鲜。
  
  嘉宾之间没有殊死拼搏却不乏火花,利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见解,衍生出脱口秀、辩论、朗诵等多种语言魅力的碰撞。周五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各抒己见,就像一次咖啡馆的沙龙或者朋友间的聚会,用一个破冰游戏拉近彼此的距离,摘掉综艺的夸张和用力过猛,《非正式会谈》用慢节奏、轻互动营造一种全新的有氧体验。
  
  
  
  从娱乐圈到文化圈
  
  说起对“男神”的定义,是70后心中张国荣、费翔的风度翩翩,是80后小虎队的唱跳俱佳。然而在90后、00后心中,对于“男神”的理解也有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的影响所在,对于明星、名人的展现不再拘泥于唱歌跳舞的娱乐圈,让年轻人看到了更多元的人格和气质。
  
  随着综艺节目的成熟发展,一些“清流综艺”脱颖而出,去年大火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跨界当偶像的高晓松、梁文道、窦文涛都说明了这些原本不入流的学院派,越来越能用文化的魅力渗透人心。无独有偶,《非正式会谈》里鲜少有见流量小生的面孔,留住观众的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每次看到他们,就像远程观摩了一场模拟联合国,圆桌模式打破了地域、年龄的限制,从殖民文化到AI智能都有他们的声音。这些访谈类节目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除了文化本身深厚的底蕴,离不开现代人的精神文明焦虑,人们对于综艺节目的口味多了分挑剔——对知识的期待。《晓说》是高晓松独家解读世界,《非正式会谈》用12名年轻人的视角更全局地看世界,兼听则明,就算没有娱乐圈明星的加盟,全球文化的交融碰撞也让《非正式会谈》蓬荜生辉。
  
  
  
  从颜值经济到知识经济
  
  从快男超女时代的手机短信投票,到SNH48组合的发放握手券,为了牢牢抓住粉丝这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明星艺人幕后推手都煞费了苦心。“始于颜值”成为粉丝买账的决定因素,明星的变现能力也常常与他们的颜值挂钩。然而任何小鲜肉都有保鲜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也深得人心,这也是《非正式会谈》、《奇葩说》等节目能够在颜值当道中杀出重围的原因,事实证明只要你足够有人格魅力,能够带来足够的精神享受,即使你是脱离大众审美的“奇葩”,也能圈粉无数。
  
  《非正式会谈》将12名年轻人打造出风格各异的意见领袖,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就算他们唱歌跑调,跳舞同手同脚,也不会阻碍粉丝们对他们的喜欢,“陷于才华”成为《非正式会谈》粉丝黏度颇高的理由。《非正式会谈》中日本代表YOYO在微博上开设日语教学,澳大利亚代表贝乐泰等在喜马拉雅听书上开设付费英语教学,就像米果传媒打造的话语王国,《非正式会谈》仍有一大片未知的前景等待挖掘,这些都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愿景。
  
  
  
  在很多人心中,《非正式会谈》是一档小而美的节目,它避开了传统综艺的枯燥和沉重,又能恰如其分扩展文化的维度。《非正式会谈》用三季经验说明,综艺和文化可以是场趣味又不失风度的博弈。

返回列表